今天是:

国家教育部批准的西部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本科普通高校

本站首页

招生公告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招生公告 > 正文

培土育苗满园春 劲催桃李遍中华—记培华人与培华精神

日期 : 2009-06-29    点击数:    来源:

生命中总有一些记忆深埋在我们的心底,尽管时间飞逝,也不会因此而消了颜色,褪了芬芳。反而在时间的冲洗下愈加鲜艳,成为温暖我们一生的财富;而藏在记忆中的那份感动又常常是厚重而丰盈的旧梦,揭开便是动人的清泪,仿佛久远的记忆由沉睡中醒来,驻守培华。

培土育苗满园春 劲催桃李遍中华

——记培华人与培华精神

培华,风雨80年,从邵力子及夫人傅学文女士,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及其夫人谢葆真女士,到吴云芳女士、姜维之校长、姜波院长,几代培华人带着对教育改革的不竭热忱和育才兴国的信念,从1928年的西安第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到1935年的西安培华女子职业学校;从1951年的培华财经学校,1957年的长春统计学校,到1984年恢复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所女子普通高校——西安培华女大学,再到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培华学院,直至获准成为西部十二省市(区)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本科高校。历经风雨,几度浮沉,培华人却坚毅执着地一路前行,殚精竭虑,上下求索,走过了不同寻常的80年历程。在发展进程中,培华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质量立校,蕴育办学特色,成功打造出了社会认可的培华品牌,走出了一条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如先辈所言:“培华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翻开培华的历史画卷,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使人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国情感,一种造福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傅学文、谢葆真、吴云芳、姜维之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他们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投入到民族救亡和教育兴国的历史洪流中。他们充满爱国主义的教学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崇高的人格魅力,朴素的个人生活,令同行钦佩。他们是培华的精神品牌……。

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之女杨拯英女士,是培华女子职业学校时期的校友。半个多世纪来,她一直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多次嘱托培华学院年轻的院长姜波,“培华是有着优良传统的民办学校,她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因此更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要把培华优良传统和精神传承好,发扬好。”培华80年校庆时,杨拯英女士为培华题词:“发扬培华老传统,为国家培养开云(中国)人才”。这是一位老培华人对日益崛起的新培华的夙愿。

正如杨拯英女士说的,“培华是有着优良传统的学校……”八十年来,在培华可视为传统的东西很多,如各种制度、办学理念、思想观念等,这里要强调的不是这些,而是在培华不同寻常的八十年岁月中形成的,具有广泛性、共同性和持久作用的,存在于培华人身上的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开拓前进的特殊气质和品质,可以将这称之为培华传统精神,简而言之为培华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和引导下,培华没有被历史的进程吞噬,没有被社会的激变淘汰。培华人一路豪歌,建立了一座座令后人敬仰的丰碑,为社会培养了万千英才。

原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刘汉中,西安市检察院原检察长、西安市人大原副主任魏毓博,原西安市市容委副主任王健鹏是培华在上世纪50年代培华财经学校时期的校友。他们算是老校长姜维之先生执政培华的“开门”弟子,他们现在都已到古稀之年。毕业时,正值祖国建设时期,他们是新中国成立后各行业的精英。可以说,他们是新中国成长历程的见证人,也是贡献最多的一代人。

刘汉中1951年入读培华财经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家境贫困的他,受惠于新中国的教育政策。半个世纪过去了,老先生对那段往事历历在目,回忆起来,让他心潮澎湃,“从上培华到现在,我心连母校,情系培华,不忘师恩,在培华这段期间奠定了我的人生基础。”在工作期间,乃至退休后,刘老先生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直接支持和帮助培华女大的创建和发展,积极宣传培华。在培华女子大学成立和开学典礼时,刘老先生欣然挥笔写下“培育英才,振兴中华”八个大字。他激动地说:“这是我对培华校名的认识,对培华事业的评价,对培华未来的祝愿,也是我对姜维之老校长兴学执教的赞誉。”在欢庆培华建校八十周年的校友代表发言中,刘老先生现场振臂高呼:“培华、培华,培育英才,振兴中华!”

老校友魏毓博,培华财经学校55级学生,他当年在培华先后学习过预算会计、工业会计、贸易会计三个专业。他在校还担任多个学生干部职务,与姜维之老校长多次来往,工作多次得到姜老校长的亲切指导。半个世纪来,他对培华、对老校长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对姜老校长百折不挠的精神深受鼓舞。在谈到培华时,他激动地讲到,“培华是决定我个人命运的学校,甚至是关系到我的家庭命运的一所学校。”

与魏毓博同时期的还有王健鹏老先生。王健鹏是姜老校长的学生,在市政府办公厅工作期间积极支持培华女大建校。退休后,他应姜老校长的召唤,回到了培华工作,继续发挥晚年的余热,为培华服务、奉献着。

在励志和笃行中追求和实践着教育的意义,在思考与创新中开拓完善自身,不断强盛与壮大,一代代老培华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辉煌,也得到社会各界特别的关注和赞誉。



80年,培华从第一平民女子职校,到培华财经学校;从培华女子大学到培华学院,面貌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80年,培华培桃育李,如今学子已遍天涯。

从1984年7月26日恢复创办培华女大时的100余人,到现在的3万余人;从租借办公楼、教学楼,到拥有高新、长安两个校区,1340亩的校园面积;从最初的几个专业,到现在的60余个本专科专业……短短二十余年,培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3年5月,原培华50年代毕业的学生,后来成为局级干部的8位校友返校,在座谈会上个个豪情满怀,高唱赞歌,对母校、对老校长姜维之的艰苦卓绝、坚忍不拔的精神表示无限敬佩。

2006年12月23日,阔别20年的86级中文秘书专业25名校友回到母校,为母校送上镌刻有“启智铸魂,天下圣业”的匾额。在参观校园时,看到母校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快速稳定的发展,欣喜万千,兴奋不已。

在西安新城区人民法院工作的任朝霞校友激动的说:“20年前,是母校教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十几年来,我们一直默默关注着母校的发展,为母校的每一步发展欣喜,以母校为荣,为母校骄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谨记老校长的谆谆教诲,奋发图强,为母校争光。”

时隔两年,2008年8月16日,原培华女子大学1984-2000级部分校友30余人回母校参观,他们感叹培华新校区建设建筑宏伟,规划优美,设施完善,校园绿化优美。她们感慨感慨这二十年来,母校与自己所走过的风雨历程;更感慨着能够在离校二十年后,自己仍然能有机会脚踏母校的土地,聆听母校脉搏的跳动。

如培华校友所言:“生活在培华,每天都会觉得很充实,很幸福。”而培育出这么多能追求幸福、感受并创造幸福的人的老师更是幸福的。曾有老师讲过:“我的价值就在于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而培华的师生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高扬爱国理想,努力承当起历史与现实赋予的高尚使命。翻开培华的历史,总能看到老师播撒阳光的喜悦和收获成绩的莘莘学子。几十年来,这种幸福感来源于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怀念与感恩带来的欣慰,来源于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和谐。的确,师生能共同创造幸福并体会幸福,不能不说是这所历史名校人文文化的美妙与精彩。这就是培华!这就是昔日的女大,今日的培华学院!





在培华,有这么一群忠实的员工,他们在培桃育李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0年、20年。他们中由往日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已是顶挂白丝。岁月夺走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却赐予了他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是培华历史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们自觉承担着传承和发扬培华传统精神的神圣使命。

雷福云,就是这群员工当中的一员,她在培华工作已达25年。她是原培华女子大学办公室主任,现任西安培华职校校长。要谈培华女大创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她是继姜老校长后,最有发言权的。从为培华女子大学筹措办校经费,到女大校名的题写事宜;从开展国际交流,组织师生赴日进修、学习,到党团工作,再到培华职业教育的发展,成立培华职校,她都协助姜维之老校长参与过,算得上是元老级员工了。回忆当年的往事,她记忆犹新。“从1984年培华恢复创建至今,我在培华已工作25年了,培华每发展一步,我都亲历其中;培华的每一个进步,我都很受鼓舞,尤其是2003年升本成功,2005年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获得,学校大踏步迈上了新的台阶。当前,年轻活力的姜波执政培华,各项工作蒸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