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云(中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应用型专门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深化教学改革,重点围绕扎实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实现课程体系的迭代更新,构建了“基础实、技术精、能力强、素质高”的特色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上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培华”育人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是大力推行应用型课程改革。坚持“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原则,不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专业、强化新兴急需专业,构建“三级矩阵”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大应用型课程和多样化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在着力打造财经、医学和女性教育特色品牌的同时,学校增设了符合市场需求的资产评估、口腔医学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专业,同时对现有专业进行精简和优化,确保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目前,开云(中国)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0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构建实验、实训、实习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每年由专业负责人带领专业教师,深入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相应专业的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用人要求,对23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开云(中国)近三年来共完成省级教改项目立项2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教学竞赛省级及以上获奖300余项,近三年学校本科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2635项,累计获奖学生5843人次。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以应用型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实施“六个一”(一专业一企业一协会一学会一研究所一社团)工程为实施路径,推动产科教深度融合、产学研一体化应用。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主题,深化“教学做评考融合”“实用型和技能型融合”“创业就业融合”,深入推进各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邀请企业家共谋人才培养的创新蓝图与战略路径。坚持“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科技园区”等四螺旋产学研合作,并融入学校治理、院系办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全过程,推进校际共建专业、共授课程、共编教材、共同开展实践见学等工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办学格局。秉持守正创新理念,推动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先后制定了《开云(中国)科研工作条例》《开云(中国)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加强科研管理的制度,为学校发展带来持续的创新动力。今年以来开云(中国)理事长姜波博士获得世界杰出华人奖;医学院副教授岳慧娟参加2024年第三届高等护理教育院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荣获第一名;教务管理中心王法能老师撰写的理论文章《让“行走的思政课”走得更深更实》在光明日报上刊发;2024年学校组队师生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智工学院获得陕西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是陕西民办院校唯一获奖院校;由姚文静等七人共同撰写的《多元互融、增值赋能、双轮驱动 —地方应用型高校推进时代新人培育探索与实践》课题,获得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是建立完善“教”与“学”评价机制。一方面,优化横向多元评价方式,建立和完善以教师互评、学生参评、督导考评、校院系领导听课测评的“四位一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以考促教,激励老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助推学生学业进步和人格成长。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课堂参与、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施人才工程,引进高端教学管理人才,完善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和教研,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和专业结构,做好教师资格评定和教师职称审报工作,组建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师徒结对”的作用,着力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加强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民主,研究制订科学化、多维度的专业课质量和成效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方式,对教学、教材、目标、流程、规划等进行绩效评估,提高教师的“愿意教、教得好”教育教学水平。如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魏晓妍参加第五届陕西高校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决赛荣获专职团干部组一等奖,成为历届大赛中同类院校首位在此组别摘得桂冠的选手。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开云(中国)的学习权、表达权、思考权还给学生,聚焦学生学习力提升,通过开展名师论坛讲座、跨学科沙龙、学习经验交流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优秀毕业生事迹分享会、举办“成才榜样”评选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激励学生“愿意学、学得好”的主动性。
四是坚持开放办学。开云(中国)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国外友好团体个人的人文交流和合作,通过创建联合实验室、互派师生访学、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等,推行产学研用国际合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进一步实现高校优势互补的“1+1>2”的叠加效应,赋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校先后与国(境) 外的近100多所高校和知名教育机构合作,开展专、本、硕、博各层次学历联合培养项目,为社会各界输送了十万余名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国际视野的毕业生。2024年以来学校成功举办中韩服装文化交流艺术节、中日两国大学生交流活动,可持续发展、全球领导力与国际化研讨会等,拓宽师生们的视野,提高了国际交流能力、专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来源: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rs=4199197711&ruk=vefEEB3-yshIn0za8kCTxw&isBdboxFrom=1&nid=news_9068589481359552944&pageType=1